联华证券

食管癌可防可治,专家建议这些人群定期做胃镜筛查

发布日期:2024-01-30 05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95

“趁热吃”是国人饭桌上常听到的一句话,尤其是冬季,各种火锅、炖汤轮番上阵,更是让人停不下嘴。不过,有一种癌症却跟饮食习惯密切相关,那就是食管癌。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,2020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32.4万例,占了全球病例的一半以上。近日,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望牛墩医联体病区执行主任、副主任医师李壮华接受采访时强调,食管癌可防可治,建议长期烟酒、爱吃腌制食品以及爱喝功夫茶的40岁以上人群,定期做胃镜筛查。

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李壮华教授(左二)

注意,这类人容易得食管癌

根据病理组织学分型,食管癌主要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,其中,鳞癌是食管癌中最常见的亚型,占全球食管癌病例的85%以上。

“食管癌的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吞咽困难,尤其是进食后的梗阻感、异物感、烧灼一样的疼痛,还有停滞感和饱胀感,甚至有一些病人会合并有胸骨后的疼痛,泛酸、嗳气等。”李壮华介绍,大部分食管癌病人确诊时已是中晚期,这是因为食管癌是一种隐匿性极强的癌症,早期的食管癌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,容易被老百姓所忽略,中晚期随着病情的进展才会出现前面所说的症状。

食管癌的发病有地域性,例如中国的河南地区、福建闽南、潮汕地区属于高发区域。“在东莞,随着随迁人口的增加,老年患者就诊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。”李壮华介绍,以东莞市人民医院为例,一年约有近100例食管癌患者,大部分的病人以男性为主,有吸烟、喜烫食或饮热茶等生活习惯。

“食管癌虽然恶性程度非常高,但我们认为还是可防可治的。”李壮华指出,欧美国家的食管癌非常少,一方面跟他们全面推广冰箱较早有关,很少有腌制食品,以新鲜食物为主,可以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。同时,吸烟不仅对肺部有影响,其实跟食管癌也密切相关。此外,及早筛查,也是降低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的重要一步。李壮华还建议,戒烟戒酒,少吃高温过热、腌制的食物,饮食上保持多样化,多进食含蛋白的新鲜食物以及新鲜水果、蔬菜,增加体育锻炼,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规律的作息,定期进行体检。

食管癌治疗出现三大突破

食管癌的传统治疗包括手术、放疗、化疗,长期以来疗效欠佳,副作用明显。

“跟十年前相比,食管癌的治疗方案和效果都在发生变革。”李壮华介绍,食管癌治疗方面的进展,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。第一是传统手术方式已经‘进化’成微创手术,创伤小,病人恢复更快;二是创新药物的出现,包括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,大大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;三是放疗方面,也在进入精准定位时代。这些治疗方式的改变减少了对病人的损伤和不良反应。”

尤其是免疫治疗的出现,在食管癌临床治疗上不断创造“奇迹”。“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病例,一名70岁左右的男性病人,食管下段鳞癌,确诊时已经是周围多处淋巴结转移,无法进行手术。经过多学科会诊讨论,我们采用了围手术期的免疫治疗联合化疗,效果非常好,肿瘤明显退缩,一个疗程后病人已经可以正常饮食。三个疗程之后病人获得手术机会。结果手术切出来的病灶已经看不到肿瘤细胞。”李壮华解释,这意味着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经消灭了癌细胞。术后,这位病人继续接受了三个疗程的免疫治疗联合+化疗辅助治疗,之后定期复查迄今未见复发。

当然,并非所有食管癌病人都能达到上述的效果。“临床发现,大约有20-30%的病人天然对这类免疫药物不敏感。”李壮华介绍,经过研究发现,PD-L1表达水平越高,以及肿瘤突变负荷(TMB)越高的食管癌病人,对免疫治疗越敏感。但也有一部分病人上述指标不高,也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。“如何更加精准地筛选出免疫治疗的敏感人群,这是我们临床一个难题,也是未来探索的方向。”

“食管癌治疗已经不是化疗单打独斗的年代,而是进入包括放疗、化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、抗血管生成等多兵器作战年代,随着治疗手段越来越多,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。”李壮华介绍,目前包括免疫药物在内,食管癌治疗已基本纳入医保,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。“免疫药物目前有进口、国产,国产PD-1单抗价格亲民,疗效可媲美进口,老百姓可放心使用,例如国产的替雷利珠单抗不仅纳入医保,而且在欧洲获批食管癌适应症,成为首个走向国际的中国原研PD-L1单抗,也增强了患者的信心。”

据悉,为了推进肿瘤慢病管理,避免患者长期奔波,东莞市人民医院与望牛墩医院成立医联体,双方不仅可实现双向转诊,对于例如食管癌这样的疑难病例,可通过多学科会诊方式,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与三甲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。

南方+记者 严慧芳

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